中文EN
???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
“云端”梁场——记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安岳东制梁场

来源: 时间:2023年12月24日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 打印

微信图片_20231227182305_副本

  晨雾笼罩,大型千吨搬梁机上“永远的开路先锋”字样在薄雾中若隐若现。第一缕阳光刺破云雾照进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9标安岳东制梁场,置身其中,顿觉美轮美奂,令人陶醉。挪步梁场边举目远眺,只见山壑连绵,层峰累累,云海奔腾。
  “秋冬时节,梁场经常出现这样的云海景象。”项目党支部书记杨洪介绍,“除了云海、云雾这个‘云’,我们梁场智能建造的数智‘云’更让人惊叹。”杨洪说的这个数智“云”,正是安岳东制梁场大力打造的智慧梁场系统。
40米箱梁预制场
  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是沿江高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地处四川重庆连绵山区地带,设计时速350公里。川渝一带自古道路艰难,而大足石刻站至简州站区间被确定为进一步提速试验区间段,为线路未来进一步提速预留条件,技术要求更高,建设施工可谓难上加难。成渝中线建设方也因此将“推动中国高铁新发展、打造世界高铁新标杆”作为目标。安岳东制梁场正处在提速试验区间段,是全线唯一预制40米箱梁的制梁场。
  “在这么困难的山区修高铁,要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,还是最新的40米高铁箱梁,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先例。”中铁五局六公司副总经理兼成渝中线项目经理周涛说,“这项建设任务极富挑战,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,大量采用先进的建造技术,在智能建造上大胆地做出尝试。”
  于是,融合先进的技术、设备,借助智慧“大脑”,通过物联网、BIM+GIS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组建出整体架构的数智梁场应运而生,成为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首个开工建设的梁场,也是预制了全线首孔箱梁的梁场。
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
  走进梁场的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,直条生产线、定位网生产线、弯箍筋生产线、U型筋生产线等几套大型设备映入眼帘。以前“熙熙攘攘”的“人海战术”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高效智能机器。技术人员在后台下达任务单后,现场工人在设备终端即可接受当天加工任务,管理机器自动下料、自动加工及自动收集,成品由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无人车自动运输到台位上,一切井然有序。
  “以前我们一个钢筋加工中心,至少配备20名作业人员,现在只需要6名作业人员旁站盯控,每天轻轻松松就能完成1.5片箱梁钢筋制作。”项目副经理罗向东指着四轴卧式U型钢筋弯曲加工中心介绍,“你看这台数控钢筋弯箍机,1个小时能制作2800个这样的箍筋件,而且质量始终如一。”
  用上这些智能设备,不但作业人员减少了,而且劳动强度降低,环境更加安全,产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更高。
混凝土智能浇筑系统
  紧邻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的制梁区,一台大型设备伸出长长机臂,混凝土正源源不断地通过输送带传送到浇筑台位上,这是最新研发的混凝土智能浇筑系统。
  “以往梁场一般采用传统的车载泵浇注箱梁混凝土,浇注由人根据经验控制布料,比较容易发生堵管故障。”项目总工程师冯黎新继续介绍,“现在采用混凝土智能浇筑系统,混凝土输送更加稳定,浇筑效率得到有效提升,5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混凝土浇筑,而且还实现了箱梁断面混凝土自动计量、混凝土分层分段智能布料,大幅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,还节能环保。
梁场控制中心
  走进梁场的控制中心,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与安岳东梁场一模一样的BIM数字模型。只见操作人员操纵鼠标,翻阅着梁场过磅数据、物资进销存智能统计分析数据、现场各道工序实时采集数据、钢丝绳检测数据、大型设备安全参数监控数据、现场违章作业AI识别数据等,整个梁场生产情况一览无余。
  “我们以智能装备为主干,通过信息管理平台,把数据传上云端,借助数字孪生平台,高度集成箱梁全生命周期施工过程信息,实现生产自动化与管理数字化深度融合,达到安全管理、质量管理、物资管理、生产管理的智能化、信息化、少人化。”项目科技创新部部长杨铁江打开系统菜单分享道,“基于这些生产数据,不断迭代升级的管理系统和逐步积累的智能建造管理经验,将在我们的生产上引发更多革命性变化。”
  安岳东制梁场建立“云”思维,善用“云”智慧,借助“云”力量,收到良好成效。11月27日,国铁集团副总经理王同军一行来到安岳东梁场调研督导。周涛在现场足足介绍了二十多分钟,在场的专家、领导听得津津有味,赢得赞声一片。 杨树良 何伟